Author: --
Size: --
Signed and dated: --
Estimate:
Final Price: unsold
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山东省铸造。红铜质,中无穿孔。系试模样币。仅见一枚,极珍。近未使用
光绪通宝山东壹文铜元
清光绪后期,恢复清初制钱制度失败,继而采用承袭咸丰大钱制度的铜元流通体制。铜元,虽外形现代,但其本质还是传统制钱制度的延续,所依据的还是制钱本位币制。基此,清代铜元按例分二十文、十文、五文、二文四等,并共同对应本位货币一文制钱。然而,由于市场接受及铸造成本利润等原因,当时大量铸造的是十文铜元。
铜元是一种虚值大钱,一枚重二钱的十文铜元,按法定比价,要当十枚一钱重的制钱。另就铜元与银币的比价考察,币制规定,十文铜元一百枚兑换库平七钱二分重银元一枚,而十文铜元一百枚的工料成本,约用银库平四钱四分。所以,铜元的铸造发行具有丰厚的利润。不过,如果铸三至四分重的一文小铜元,便要亏本。因此,各地官府多不愿铸一文铜元。与此同时,由于十文铜元作价高估,对应之下,一文制钱的材料价值被低估,故而加剧了长期以来民间毁钱为铜,从中牟利的情况。这样,一方面长期不铸一文铜元,另一方面民间大量销毁一文制钱。从而导致了新一轮的“钱荒”,民间零用极为不便。
面对“钱荒”,广东、湖北、直隶等地在成本亏损的情况下,先后开铸重三分二厘的一文铜元。然其它各省,多不为所动。对此,光绪三十四年(1908)正月十三日,清光绪帝专为铸一文铜币颁发谕旨,令各省以铸造十文铜元数三成的比例搭铸一文铜元。皇威之下,各省纷纷遵照办理。
历史记载,山东省在巡抚周馥主持下,于光绪二十九年(1903)在机器局内附设铜元局,仿照北洋钱式开铸铜元。同时,另就济南城郊筹建铜元局。次年七月,厂竣开铸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底,因清政府整治铜元发行,山东铜元局被裁撤,铜元铸发权并归直隶厂。另据清中央政府对各省铸造铜元的统计,山东省仅有十文、二文两种面值的铜元铸造。山东一文铜元未被列入统计。再就此币的体制样式,与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及广东造币厂的同期一文币近似。从而推断,山东一文铜元为山东铜元局于光绪三十二年间出品。在筹铸一文铜元时,正值铜元局被裁并,因而铸造计划终止。而一文铜元,仅出少量试样,未经发行。故未被列入清中央的统计。
按传世实物,山东一文分红铜满穿、红铜圆孔及黄铜圆孔三种。红铜满穿、红铜圆孔者,均属试模样币,分别为仅见之品。黄铜圆孔者,为试铸样币,据马定祥先生统计,世见七枚。
此类币最早被介绍到铜元藏界的是由马定祥先生。1942年,马老在天津首得一黄铜圆孔者,前所未闻,不胜惊喜。当予藏界披露后,一时求者接踵,然马老不忍爱,均予婉拒。或为有缘,时来年余,马老又先后获得此类币三枚。其中,两枚是黄铜圆孔,一枚是红铜满穿。作为复品,两枚黄铜圆孔先后转归钱币大藏家罗伯昭及李伟先两先生,后经由两先生分别捐给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。而红铜满穿者,为一家独有之藏,伴随马老终身。
作者:施新彪